中国网球可能从未真正领先过日本网球

作者:刘星宇tennis文章来源:发布日期:2021-02-22 03:16:05

昨天大坂直美在澳网女单决赛中以6-4 6-3击败布雷迪,在斩获了自己第四个大满贯的同时,也巩固了自己在网坛新“硬地女皇”的地位。

这场比赛中,大坂直美已经俨然以最大热门的姿态接受别人的冲击了,她显然也并未完全适应这种身份。当布雷迪缓解了开局初登大满贯的紧张,逐渐开始发力时,大坂直美一度也有点紧张不适,出现了包括双误在内的过多非受迫失误,开局破发的优势也被追回均势。

不过大坂仅仅用了几局的时间就完成了调整,也许她在言语间时不时还呈现出一种青涩的“少女态”,但是在比赛经验上,四夺大满贯的她完全是个老手了。

赛后大坂直美提到了李娜,表示非常遗憾未能和这位自己非常喜欢的选手交手过。我们也知道,随着大坂直美不断进步,她的大满贯数量早已超过了自己的前辈。当然面对这种不是竞争的竞争,很多球迷早早地就做好了“心理屏障”,通过质疑大坂直美不够纯粹的“亚洲血统”,来否定大坂直美的亚洲身份。

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,李娜最伟大成就是“第一个”,其意义绝对不是简单是数字累积,而更在于开创性和突破性。我们也真的不必惊恐而拒绝承认日本网球跑在了中国网球前面,事实上中国网球可能从未真正领先过日本网球。

这话要从今年澳网前两轮中国选手的表现来说,当时中国军团仅有朱琳一人进入第二轮,很多媒体大呼中国网球进入了多少多少年的低谷。这是在过去金牌战略下我们的一种定式思维,用最好成绩来定义一项运动的发展水平。你看奥运会,很多项目可能全中国只有几十个人在玩,拿了一块金牌就意味着这项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了吗?

职业体育表面上是在看几个优秀运动员的成绩,但是归根到底是在玩大众基础,毕竟作为一个商业项目,没有丰沃的群众土壤是没有办法盈利赚钱的。李娜的成功更多是基于超强的个人能力,这种基于个人特质的成功其实很难实现大规模商业复制。你手上就几颗未知种子,有多大概率能长出参天大树呢?

相比之下你看美国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下的工业化操作就太轻松了。成千上万的种子被播种机撒播在广袤的土地下,争先恐后地疯狂生长,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你数数每年大满贯签表里有多少美国的网球选手,在这样的人海战术里,总有几个挺陌生的名字闯入比较深的轮次。所以斯蒂芬斯、凯斯蛰伏了,小威衰老了人家也不是很担心,这不是还有布雷迪和佩古拉吗?

如果以美国这种标准,中国网球确实是在进步的,因为我们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在增加,参加大满贯资格赛、正赛的选手在增加,只是基数还是太小,培养出顶尖选手的中奖概率还比较低罢了。

除了美国,我觉得日本人的思路也值得借鉴。当我们还深陷民族主义的局限里的时候,日本人在战略上早就积极地吸收好的基因为自己所用,不管黑猫黄猫,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。更何况站在更高的维度,全世界的种族和基因本来就在缓慢融合,民族最终都会消亡。

当我们还在酸大坂直美不是日本人时,新的网坛女皇给日本带来了多少正面的国际宣传,又对网球在日本未来几十年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呢?

当然大坂直美的成功其实和李娜一样,更多时候是“一个意外”。但这个意外背后更实在的是日本各大财团在网球上长期持续的投入,大量财力投给了日本网球选手,支持他们接受高水平的训练,优秀者更被选中前往国外接受最顶尖的培养,所以才诞生了锦织圭这样的选手。

中国的企业可能很难有这样长远的战略眼光,也很少愿意做周期这么长的投资项目,一方面是企业家的眼界和格局,但更大程度上来说中国人对于体育的认知理解、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,决定了体育产业其实尚未真正形成健康可靠的盈利模式。我们也不必苛责中国企业的短浅,目前的体育大环境下,资本还是看不到这里的春天。

所以,中国的网球归根到底并不是网球本身的问题,它可能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息息相关,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。但幸运和希望同在,因为肉眼可见的,中国网球还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前行的。,

标签: 大坂 网球 决赛 中国 女单 澳网 大满贯 日本 李娜 布雷迪 观点评论 网球 李娜 布雷迪 中国 大满贯

分享按钮